第671章 意味深长的沉默(1/5)
参与者,涵盖了市发改委、住建局、规划局、质安总站,以及全市各大国有、民营建筑集团的负责人。
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微妙。
当赵承平,代表纪委监委专案组,走上发言席,开始介绍他草拟的那份《关于建立建设工程进场材料全流程追溯与双重检测监管体系的试行办法(草案)》时,他能清晰地感觉到,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种无形的、复杂的阻力。
他提出的方案,堪称“严苛”到了极致。
——“双重检测制”:所有关乎主体结构安全的建材,除了要具备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与检测报告外,还必须在进入工地后,由项目监理方和建设方共同检证,随机取样,送至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进行第二次复检。两次检测结果,必须双双合格,方可使用。
——“一物一码,扫码入库”:要求所有钢筋、水泥、预制构件等关键建材,出厂时,就必须附上一个唯一的、加密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将记录其生产批次、性能指标、质检员等所有关键信息。材料进入工地时,必须通过专门的设备,扫码录入一个全市联网的、由政府监管的“建材信息追溯平台”,形成一条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证”。
——“飞行检查,一票否决”:监管部门将拥有不经提前通知,随时进入任何工地材料堆放区,进行“飞行检查”的权力。一旦发现任何材料的来源、信息与追溯平台上的记录不符,或现场抽检不合格,无论工程进度如何,立即实行“一票否决”,责令停工整改,并对相关责任单位,处以“天价”罚款。
当他介绍完这些核心条款后,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长久的、意味深长的沉默。
终于,一个主管城建多年的、头发花白的老局长,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商榷的、委婉的语气说道:“赵承平同志,你这个方案的初衷,是好的,决心,也是大的。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现实情况嘛。搞‘双重检测’,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会大幅增加。‘一物一码’,这个技术改造,需要上游所有建材厂商配合,难度很大。‘飞行检查,一票否决’,会不会……太严厉了?有时候,施工现场,情况复杂,难免有疏漏。这样搞,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全市的整体建设进度,影响到营商环境啊……”
他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刻,引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是啊,现在工期都抓得紧,再增加一道检测,项目怎么按时交付?”
“上游厂商,我们怎么去强制要求他们?这不符合市场规律。”
“处罚力度太大了,水至清则无鱼嘛……”
各种质疑、担忧、推诿的声音,开始在会场上空,交织成一张无形的、企图让新规“流产”或“打折”的网。
赵承平,就站在那张网的中心。
他没有辩解,也没有动怒。
他只是,默默地,从公文包里,取出了那张,他在报告最后,附上的照片。
他将照片,连接到了投影仪上。
瞬间,那个在废弃的工地上,在即将被爆破的“新家”前,用彩笔,在地上画着太阳和笑脸的小女孩的背影,清晰地,出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整个会场,瞬间,鸦雀无声。
之前还在窃窃私语、抱怨成本的人们,全都,闭上了嘴。
赵承平,缓缓地,走下发言席,来到了会场的中央。他的目光,平静而锐利,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砸在所有人的心上,“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成本,不是进度,也不是什么狗屁的‘营商环境’。”
“我们讨论的,是这张照片上,这个孩子的未来。是我们这座城市里,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
“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