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赵承平心中的怀疑加深了一层(1/5)
赵承平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越是普通,往往越是刻意的伪装。
他立刻启动了关联查询程序,开始对这家“宏达建筑”进行全面的背景穿透。
查询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每一条信息,都让赵承平心中的怀疑加深了一层。
首先,这家公司是“新面孔”。它的工商注册时间,就在半年前。对于一个能够承接寺庙扩建这种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工程项目来说,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一个毫无业绩、毫无信誉的新公司,是如何在众多老牌建筑公司中脱颖而出的?
其次,公司是“小作坊”。注册资本只有区区五十万元。这点钱,别说承建一个寺庙扩建工程,恐怕连购买那片工地上所有劣质建材的费用都不够。这完全不符合承接此类工程的资本金要求。唯一的解释是,这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壳公司”,一个为了围标、串标而临时搭建起来的草台班子。
更让赵承平心头一震的是,这家“宏达建筑”的业务范围。在短短半年内,它竟然还中标了本省其他两个地市的市政项目——一个是城郊的道路维修,另一个是社区公园的翻新。这两个项目,与清源寺扩建工程有着惊人的共同点:都是投资额不大不小,社会关注度不高,但油水却很足的项目;而且,无一例外,宏达公司都是以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低价”竞标成功。
这种“自杀式”的低价竞标,在业内只有一种解释:他们根本不打算按照标书上的标准去施工,从一开始,他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偷工减料,用最廉价、最劣质的材料,去攫取最高额的利润!
赵承平的十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他的调查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他点开了公司的法人代表信息。
跳出来的,是一张陌生的、甚至有些憨厚的脸。法人代表名叫“李卫东”,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名字。档案显示,此人四十多岁,初中学历,之前一直在老家务农,没有任何建筑行业的从业经历。
一个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一家能在全省范围内承接政府工程的建筑公司老板?这简直比天方夜谭还要荒谬!李卫东,毫无疑问,只是一个被推到前台的“白手套”,一个随时可以被牺牲掉的傀儡。
那么,幕后操纵这一切的黑手,究竟是谁?
赵承平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宏达建筑”的注册地址上。那是一个位于本市老城区某个破旧写字楼的地址——“滨江路117号302室”。
“滨江路……”赵承平的瞳孔,在一瞬间猛地收缩成了针尖大小!
他几乎是颤抖着手,从另一个加密的案件文件夹里,调出了他一直追查的那家涉嫌巨额非法集资的“东海集团”的档案。
在那份档案里,一个地址被红笔重点圈出——那是东海集团旗下的一家皮包公司,专门用于转移资产的账户所在地。
公司地址和另一个涉案公司的地址很近。
夜,已经深了。
唯有赵承平所在的楼层,他的办公室,还像一座孤独的灯塔,在深沉的夜色中亮着一盏倔强的光。
侯亮平早已被他劝回了家。此刻,这间办公室里只剩下赵承平一个人,和一台嗡嗡作响的电脑,以及窗外那片被霓虹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夜空。
白天的喧嚣和紧张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能听到自己心跳声的静谧。这种静谧,是赵承平最喜欢的战场。在这里,没有谎言,没有伪装,只有冰冷的数据和逻辑,在无声地诉说着真相。
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一个他拥有最高权限才能访问的内部系统——“金融犯罪特殊调查平台”。界面是深蓝色的,充满了科技感,一行行滚动的数据流,就像一条条奔腾不息的数字河流。
他的目标,是那家名为“宏达建筑”的壳公司。他要做的,就是逆流而上,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