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

第一章 河南之地(1/3)

目录

河南,又称中州、中原,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天下枢纽所在。

逐鹿中原,问鼎中原,决战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

在中原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战争的车轮反复的碾压。

周武王讨伐殷商,会盟孟津,决战朝歌,其战在中原。

孙膑庞涓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其战在中原。

刘邦项羽战于荥阳,对峙于成皋,鸿沟分出楚河汉界,其战在中原。

刘秀王莽昆阳大战,其战在中原。

曹操袁绍对垒于官渡,其战在中原。

祖逖石勒对垒于黄河,其战在中原。

李世民窦建德战于虎牢关,其战在中原。

宋真宗辽太后对峙于澶州,结下澶渊之盟,其战在中原。

岳飞大败金兀术于郾城,再败金兀术于颍昌,朱仙镇一战,更是打的金兀术渡河北逃,其战在中原。

……

王朝兴替,历史轮回,一次次大战在中原爆发。

中原之民,或死于战火,或四散奔逃。

中原大地,一次次因为战火而成为无人之区。

曹操曾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圣杜甫安史之乱所见邺城之民,记在《无家别》中: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

明朝地理学家王士性《广志绎》所记:宛、洛、淮、汝、雎、陈、汴、卫自古为戎马之场,胜国以来,杀戮殆尽。郡邑无二百年耆旧之家。

明朝立国之初,中原大地,再次成为一片荒野之地。

明太祖朱元璋下达圣旨“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移民开始从各地强迫迁移到河南。

最多之人,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一批批移民被押到中原大地。如同一粒粒草籽,落地开花,繁衍扎根。

两百多年过去,人丁渐渐兴旺起来。

明朝末年,尤其进入崇祯朝之后,中原大地,再次笼罩在战乱与逃离的阴影之中。

崇祯七年,河南籍的前兵部尚书吕维祺上书朝廷:“盖数年来,臣乡无岁不苦荒,无月不苦兵,无日不苦挽输。庚午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似闻鬼哭。欲使穷民之不化为盗,不可得也。”

先是大灾,旱灾蝗灾,轮番上演,纳税劳役却一点都不减少。尤其是三饷加后,农民再也承受不住如此重的税收劳役,纷纷逃散。

还有一个最重的负担,那就是明朝的宗室。崇祯年间,河南之地,光亲王就有7位。其下郡王有两百多位。再往下的郡主、县主,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等无计其数。

这些都如一个个巨大的抽血管,吸食者中原大地的营养,榨取着百姓的骨髓。

中原大地,日渐萧条。

李自成张献忠,还有无数牛毛般的起义农民,在河南大地之上,肆无忌惮地肆虐着城镇乡村。

比这些起义农民祸害百姓更深的还有紧随其后的官军,当时就有民谣: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百姓苦难一日胜过一日。苦难的岁月中,有个人不幸地穿越到这个时代。

这个人正是李亭,我们的故事,就是从李亭身上讲起。

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十九,河南开封府陈州西华县一条官道上,几乎看不到多少行人。

北风呼啸,官道两侧的杨树柳树在寒风中左右摇摆,沙沙作响。飞沙不时飞起,形成一团团的浮尘,四处飘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没有了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江湖迟暮 山海潮纪 综漫之战神崛起 杀光穿越者 岁生剑 始皇圣剑 全技能法神 无面者传说之膝下之臣 藏天古记 佛亦为魔